SLS首飛成功,重返月球的“阿爾忒彌斯”計劃拉開帷幕
發布日期: 2022-11-17
信息來源: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網
字號: [大] [中] [小] [打印]
UTC時間2022年11月16日06時47分,北京時間11月16日14時47分,阿爾忒彌斯-1(Artemis-1)任務搭乘美國“空間發射系統”(SLS)火箭從卡納維拉爾角航天發射場發射升空。這是2022年全球實施的第161次發射任務,是美國火箭的第78次發射任務。

阿爾忒彌斯-1任務發射
航天器概況
此次任務共發射11個航天器,包含獵戶座-CM-002(Orion CM-002)飛船和10顆立方體衛星。
1.獵戶座-CM-002飛船
“獵戶座”飛船(Orion)由NASA主導,洛克希德-馬丁公司研制,歐洲航天局負責服務艙研制。飛船原是NASA“星座”計劃中的關鍵組成部分,隨著“星座”計劃中止而重新調整,目前已成為“阿爾忒彌斯”計劃的關鍵。
“獵戶座”飛船具有多用途、可重復使用的特點,能夠到達月球、小行星、火星及其衛星等多個目的地?!矮C戶座”飛船由乘員艙、服務艙、發射緊急中止系統構成。飛船可搭載4名航天員,起飛總質量35.4t,入軌質量26.5t,總加壓容積19.56m3,可居住容積8.95m3。其中,乘員艙是航天員的生活場所,采用類似“阿波羅”飛船的氣動外形,最大直徑5.02m,質量8.9t。服務艙安裝飛船電源、電子設備、輻射器等,配備1臺27.7kN矢量發動機,攜帶8.6t推進劑,具有軌道推進、姿態控制等功能,并為航天員提供所需的水和氧氣。按輕度重復使用方式,飛船相關系統可使用5次;按重度重復使用方式,相關系統可使用2次。

“獵戶座”飛船
2.“月球冰立方”(Lunar-IceCube)衛星
Lunar-IceCube衛星由美國莫爾黑德州立大學(Morehead State University)、布賽克公司(Busek)、戈達德航天飛行中心(GSFC)、美國天主教大學(CUA)聯合設計研制,質量14kg,裝有兩副可展開太陽電池陣,攜帶寬頻紅外緊湊型高分辨率探測光譜儀(Broadband InfraRed Compact High Resolution Exploration Spectrometer,BIRCHES)。該立方體衛星在被釋放后,將會通過一臺新型射頻離子發動機進入月球軌道,測量在不同的時間、緯度、月壤構成和礦物組成的條件下,月球水冰和揮發物分布的情況。
3.“月球極區氫繪圖儀”(LunaH-Map)衛星
LunaH-Map)星由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(Arizona State University)研制,質量14kg,帶有4副可展開太陽電池陣,太陽電池陣功率為30W,攜帶2臺中子頻譜儀,將繪制月球南極的環形山和其他永久陰影區域的氫分布圖。
4.“月球紅外成像”(LunIR)衛星
LunIR衛星又名“天火”(SkyFire),由洛克希德-馬丁公司(Lockheed Martin)設計研制,平臺由提瓦克納衛星系統有限公司(Tyvak Nano-Satellite Systems, Inc.)提供。該立方體衛星質量14kg,裝有2副可展開太陽電池陣,將進行月球飛越,以測試低成本儀器。這些儀器可收集月球、火星表面光譜和熱成像數據,研究月球、火星表面特征,幫助選擇航天器著陸地點。
5.“由半硬著陸納撞擊器演示驗證的先進月球探索技術”(OMOTENASHI)衛星
OMOTENASHI衛星由JAXA研制,該立方體衛星為半硬著陸的月球著陸器,將驗證低成本月球著陸和探測技術,還將測量月球附近以及月球表面的輻射環境。在著陸之前,該立方體衛星將釋放一個0.7kg的表面探測器,包括一個充氣氣囊和一個固體火箭發動機,發動機持續燃燒15~20s,之后著陸器與發動機分離,然后經歷大約100m的自由落體運動,在撞擊月球表面之前,氣囊充氣展開,撞擊速度預計為30m/s。
6.“研究太陽粒子的立方體衛星任務”(CuSP)
CuSP由美國西南研究所(Southwest Research Institute,SwRI)研制,將研究太陽高能粒子的來源和加速機制,驗證立方體衛星研究日地關系的能力。該立方體衛星將在例如“日冕物質拋射”(Coronal Mass Ejection,CME)等太陽活動之前對高能粒子進行采樣,并預警可能對地球產生嚴重影響的太陽活動。
7.“生物哨兵”(BioSentinel)衛星
BioSentinel衛星由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(Ames Research Center)研制,用于天體生物學探測,將攜帶多種轉基因酵母菌株的培養物,以測量和比較低地球軌道以遠的深空輻射對于生物的長期影響。此外,該立方體衛星還攜帶1臺輻射光譜儀和1臺輻射測量儀。
8.“地月平衡點6U航天器”(EQUULEUS)衛星
EQUULEUS衛星由日本JAXA和東京大學設計研制,將對地球周圍的等離子分布情況進行測量,質量14kg,裝有兩副可展開太陽電池陣,攜帶一個包括8臺水推力器的“寶瓶座”(AQUARIUS)推進系統,將研究地球周圍空間的輻射環境,同時驗證在地月空間利用小推力推進器進行軌道控制的技術。
9.“近地小行星偵察兵”(NEA-Scout)衛星
NEA-Scout衛星由NASA馬歇爾航天飛行中心研制,安裝4副可展開太陽電池陣,攜帶1臺光譜儀,將近距離飛越近地小行星,并利用高分辨率相機測量小行星的特性,從而驗證利用立方體衛星太陽帆與近地小行星(NEA)交會的技術。
10.“阿戈爾月球”(ArgoMoon)衛星
ArgoMoon衛星由意大利阿爾戈技術公司(Argotec)研制,質量14kg,旨在演示驗證小型航天器在“獵戶座”的“臨時低溫推進級”(Interim Cryogenic Propulsion Stage,ICPS)附近進行機動和運行所必需的技術,此外還將對ICPS進行成像,以獲取釋放其他立方體衛星過程中的數據信息和記錄,并測試立方體衛星和地球之間的光學通信能力。
11.“邁爾斯”(Miles)衛星
Miles衛星由流體&原因有限公司(Fluid and Reason, LLC)研制,質量14kg,利用復雜的機載計算機系統實現自主飛行,并使用改進的Model-H等離子推進器。
(責任編輯:劉澤康)